半成品生鮮賽道正走向分水嶺。
成立于2012年的歐洲半成品生鮮配送商HelloFresh,是一個主要圍繞Meal-kit提供服務的電商平臺,它為預制菜行業提供了新的解法,在中國,Meal-kit常常被理解為半成品凈菜,也就是我們經常在超市里看到的,被提前做過加工處理的食材,但Hello Fresh不同的一點在于:它提供的服務更加完善。
具體來說,它為消費者提供菜譜和配套食材包采購配送服務。
消費者在網站上瀏覽菜譜后,通過設置來選擇用餐人數、菜品數量以及每周配送日就可以完成下單購買,最后會有專人把訂購的菜品送貨到家。按照Hello Fresh提供的菜譜進行簡單的烹飪后,就能收獲完整的一餐,之后平臺會默認你繼續訂閱,然后在下周同樣時間配送其他不同的菜品,因為它每周的食譜總是在變化。
看起來Hello Fresh就像是“生鮮電商”+“外賣軟件”的集合體,但事實上,它并沒有那么簡單。國內早期也出現過類似玩家,以青年菜君、我廚等為代表,它們也是中國生鮮電商領域的第一批創業者,但結果是,他們都未能在國內市場長大,如今生鮮電商再度復蘇,半成品生鮮這一細分領域也重回大眾視野。為此,這篇文章我們將主要討論:
Hello fresh 新在哪?
起初的Hello fresh,用戶定位瞄準了那些在都市生活繁忙、沒有時間每天做飯的白領們,針對目標用戶的主要痛點,他們把主題思想設定為“快捷”和“健康”。你可以從它們每周的菜單中挑選已經定制好的菜單,然后Hello Fresh會把這周用到的菜為你提前打理干凈,外加各種需要的調料,隨食材包一起的還有一本「step-by-step」的菜譜。
如果僅僅是節約時間,并不能成為吸引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原因,原因很簡單,因為有太多種方式能提供類似的服務,只要能夠提供平臺的加工、配送,都可以保證消費者在時間上能夠有所節約。
首先是原料健康,通過從種植商直采或者從供應商處運輸到倉儲中心,在倉儲中心完成對食材的處理,保鮮,之后再通過第三方國際物流、本地物流、或者是自營物流的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中。為了避免浪費和不必要的中轉,公司采取預定銷售模式,提前一周收集用戶訂單,在倉儲中心將食材分類包裝,在下一周配送到戶。
據不完全統計,HelloFresh全球在至少有8個大型倉儲中心,運營范圍達10個國家,包括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荷蘭、比利時等,大多集中在歐美較發達國家和地區,主要是因為當地的目標消費人群較多且比較集中,而且有較為成熟的冷鏈供應。
又因這些歐美國家的飲食習慣大多相同,Hello Fresh提供的菜品在制作上多數沒有過高的技術性要求,當然,除了依賴冷鏈配送保證新鮮外,食材包想要體現健康這一命題主要依賴菜譜的制定來解決,在這一點上,Hello fresh采用的解法方法是實現與營養學家合作,在食譜中也會表明營養指數,專業性的知識也讓消費者放下了戒心,這也是Hello fresh區別于Amazon Fresh、Amazon meal kit等競品服務的亮點。
為了服務更多的人群,Hello Fresh設置了三種Plan供選擇:Veggie Plan、Classic Plan、Family Plan,可以選擇每周送的量。
在國內,和Hello fresh提供食材包類似的產品都被稱為預制菜,也稱“快手菜”、“懶人菜”,但如果深入下去你會發現:大家并沒有形成對于預制菜的統一定義。
廣義的預制菜主要由即食食品、即熱食品、即烹食品、即配食品四類食品構成,在這種定義下,平時生活中的速凍水餃,自熱火鍋都可以被定義為預制菜。但狹義的預制菜是要原料,配以各種輔料,預處理后,再經過熱(非熱)處理、殺菌包裝、速凍等工藝進行加工而成,要求嚴格在冷鏈條件下進行貯存、運輸及銷售的菜肴。
消費者只需通過加熱或者簡單的蒸炒后,就能在家吃到接近餐廳水準的菜肴。面對大眾消費市場,中國大部分預制菜的提供者往往是酒店,2020年由于疫情,倡導就地過年,有不少人的年夜飯就是由酒店提供的預制菜構成。
國內類似的半成品菜,則由凈菜發展而來。
凈菜起源于美國,指新鮮蔬菜原料經過分級、清洗、去皮、切分、消毒和包裝等簡單的處理加工,達到直接烹食或生食的衛生要求。國內開始出現凈菜加工配送工廠,也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后期,麥當勞、肯德基等美國連鎖快餐店的進入,類似餐飲店對于出餐速度的高要求催生出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大型城市的凈菜加工配送產業。
但由于凈菜最初只供應餐飲行業,彼時的大多數消費者并不能直接接觸到凈菜商品,這也使得雖然凈菜在中國的餐飲行業存在已久,但對大眾消費的市場教育卻遠不及外賣行業。
隨著國內餐飲行業快速發展,快餐業、團體飲食業、企事業單位后勤供給等逐漸成規模,進一步帶動了凈菜的發展,從簡單的原料加工走向菜品半成品化。2000年前后,陸續出現了半成品菜生產企業,通過對肉禽和水產等原材料的進一步加工,提供了比初始凈菜更加豐富的產品種類,并進一步精簡了客戶的烹飪環節。
也是在這之后,過去面向B端供給的凈菜才有了通往大眾消費市場的渠道,逐漸走上了少數中國人的餐桌。
對于半成品菜,C端和B端的需求有著很大的差異,過去2B端的需求是如何減少后廚面積、減少損耗率、提高出菜速度、保證菜品標準化、豐富菜品品類等,而2C端的需求是如何快速、美味、健康的做出一道菜,既有外賣快餐的便捷,又能保證飲食的健康美味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更多資訊
上海出臺預制菜生產審查標準
農業農村部:到2025年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50%以上